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xjxjdk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xjxjdk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xjxjdk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xjxjdk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中国制造2025” 可期可待_PH-357系列四轴液压转塔冲床_环球体育拉齐奥app下载链接_环球体育拉齐奥手机app下载安装
“中国制造2025” 可期可待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4日讯(记者刘瑾)2015年5月,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通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两年过去,距离2025年只有八年时间了,国内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情况,国际上近来也出现了多种声音。那么,目前这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到底如何?我国究竟能否如期实现目标?

  来自工信部的消息,自“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扎实推进;2016年度15个重大标志性项目中,7个完全落实,4个基本落实,其余正在推进。47%的大企业搭建了运营协同创新平台,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公司运营成本平均下降了8.8%,经营利润平均增长了6.9%。

  中国工业与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在近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年来,“中国制造2025”政策措施“为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效果初步显现。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许召元看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一系列任务中,有三个最大的亮点。

  “首先是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这是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的重要举措。”许召元表示,继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后,目前,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进入创建阶段,北京、江苏等省(市)建设了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开放性的平台,能够为更多公司可以提供服务,更有助于解决我国长期以来产学研联动的问题。还有就是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和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工业互联网领域必须要抢先发展才有话语权,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别的行业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所长乔标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地政府的格外的重视。在这些成绩中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方面,全社会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11个重点领域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绝大多数各省(区、市)成立了制造强省(区、市)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或行动纲要,启动了一批重大工程和专项。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投资,对制造业企稳向好起到了非消极作用。今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0%,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6和5.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地增强。比如,高精度数控齿轮磨床、多轴精密重型机床、数控冲压生产线等产品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ARJ21-700新型涡扇支线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成功;自主研制的“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使我国成为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能力的国家等等。

  两年来,中国制造2025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还很明显,尤其是在工业基础、自主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许召元表示,我国制造业的首要短板是普遍盈利能力偏低,影响了创新升级的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说,只需要一个成熟的智能化制造方案,还需要企业的创新能力嵌入到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当中去。

  “以工业基础为例,基础不牢依然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短板。”乔标介绍说,一方面,核心零部件、基础原材料、控制管理系统等主要依赖进口,“中国制造”遭遇“锁喉痛”。大量使用国外核心零部件和控制管理系统,不仅价格高,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的控制权也基本掌握在他人手中。另一方面,基础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和常规使用的寿命不高,“中国制造”出现“软骨病”。

  乔标说,总的来看,这些短板领域,往往也是市场失灵的领域,需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发挥中央政府的统筹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发挥地方政府的枢纽作用,抓好强基项目落地和企业培育。同时,要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和科研机构的支撑作用。

  此外,从国际上来看,近年来,为推动制造业发展,不少国家推出了新的计划。“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美国推出“工业互联网”,我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

  许召元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最核心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最重要的部分。我国制造业总体处于中低端,但是也有一些企业具有相当的竞争实力,目前很多行业都已然浮现了一些比较好的智能制造案例。如三一重工的“18号厂房”厂房的“柔性生产线”不但可以同时生产多种产品,还能够保证最快一小时下线一台泵车。

  “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乔标表示,近两年来,我国逐渐完备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和开展试点示范,成效较为显著。智能家电、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协同研发制造在航空、汽车等行业开始兴起,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在家具、服装等行业快速推广。

  他说,下一步,我们还需要围绕智能制造工程实施,重点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关键环节,突破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和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短板装备。另一方面,加快培育离散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流程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远程运维服务等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新模式,推动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的活力。

  最近一个时期,德国的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中国欧盟商会、美国商会等一些国际组织纷纷发表了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研究报告。

  乔标表示,这些舆论导向从最初的关注、肯定,逐步演变为误读、曲解甚至是各种指责、批判。我们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发现这些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质疑、一个肯定”:质疑过度发挥政府作用,与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质疑过分强调自主可控,很大程度上是进口替代,质疑过度扶持本土企业,对外资公司能够带来压力。同时,肯定了中国制造2025的新理念新思路,并指出将为外资带来非常大商机。

  乔标说,个人觉得上述质疑的观点有误读误解,也有主观臆断、故意曲解。表面上看,这是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策略的关注,实质上是利用国际话语霸权,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施加压力,甚至挑起外资企业的不满情绪,降低我国制造业发展环境的吸引力。进一步分析可知,欧美国家对“中国制造2025”的质疑,主要是担心我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会抢占国际市场。如果按照发达国家设计的道路走下去,我们将永远被锁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对此,我们肯定要保持清醒地认识,坚定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对此,许召元表示,从目前的趋势和制造业的整体表现来看,我们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依旧很乐观的。我国制造业有自己的独特机遇和优势,中国制造规模大,像移动支付、共享自行车、网约车这些互联网相关的领域,发展非常快,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很强。加上中国政府的组织和支持力量大,近几年从政府到公司发展的心态也有比较好的转变,公司能够有更好的心态来安心经营,回归实业,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积累和培育。这些对于实现目标是很重要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