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活动中,卖点的提炼和表达很重要,既是前期营销计划的核心,也是后期营销执行动作的指南。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还是常常会出现难以找准产品卖点的情况。比如,某代餐品牌的关键卖点 “饱腹”,再扩展成一句话叫 “饱腹科技”。但如果竞品也打 “饱腹”,怎么办?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
我们直白的讲:在一堆卖点里,挑一个最大的卖点和消费的人沟通,这是所谓的核心卖点。比如说,牛奶主要是为了补充营养。所以,你看乳品一直在宣传蛋白含量。但找到核心卖点并不能一劳永逸,因为核心卖点很有可能会过时和不全面。比如,某手机品牌曾经的核心卖点是 “充电5分钟,通线小时”。现在则是 “拍照和摄影功能”。以下几种类型的卖点可以对品牌产品宣传起到丰富和辅助作用。
门户卖点:指最早一批用户是因为这个卖点来的,这个卖点是其他所有卖点的基础。比如,凉茶产品的核心卖点是 “祛火”,但现在很多人喝凉茶时候压根就没想着 “祛火”,可能仅仅是图一个解渴和好喝,但品牌并没有因此改变门户卖点。
前沿卖点:而对于一些互联网品牌而言,产品迭代的比较快,他们每隔一个周期,就会推出一个新的 “卖点”。比如,手机品牌宣传的 “折叠屏”,汽车厂商宣传的 “无人驾驶”……品牌是用这些卖点引领未来业务,表达品牌的社会使命。
即时卖点:还有一种卖点出现在特定的时期内,或特定的活动里。比如到春节时,一些品牌广告语会换成春节版本;在公益活动里,变成宣传帮助水源地的孩子上学。
品牌卖点不是寻找事实支撑,而是应该做好认知差异。如何表达卖点的重要性,往往大于怎么样找到卖点。
把新卖点嵌入到用户原有的生活小习惯里。一旦一个新卖点和某个旧习惯吻合,新卖点就会迅速被接纳。
所谓 “卖点”,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把一件商品的购买理由浓缩成一个标签。让用户都能够 “一叶知秋”。新加坡旅游局为吸引外地游客来旅游,他们和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合作,让出租车司机在一个游戏平台直播,网友就可以跟着出租司机“云旅游”。
很多时候,不用直接把利益点说出来,制造一种 “想要拥有的感觉”,可能更有带动力。所以,卖点很复杂,说不清楚,怎么办?别妄图 “说清楚”,要想办法“带动”用户。
同样的卖点,只要你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在用户听起来,就成了另一种卖点。想制造这种卖点差异,最简单的方式是切换讲述视角。家人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试着切换你的讲述视角,让卖点更有说服力。
当卖点不带货时,大家第一反应是卖点找错了。其实有时候并不全是卖点不对,而是卖点的表达不接地气。如果想把产品卖点转化成用户的买点,就必须把卖点落实到用户的购买情境里。
比如某互联网搜索平台推出“智能搜索”功能。这个功能的卖点表达应该叫“拍个照,啥都懂”,或者叫“拍个照,就知道”。这个卖点表达清晰,但是用户可能依然不感兴趣。解决方案是把拍照搜索功能切分出多个生活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