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一句带着怨气的嘱托。而说这话的人,是鼎鼎有名的国学我们、史学家钱穆。
他终身为中华文明奔波呼号,阅历了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等多个历史阶段,却在晚年挑选去了台湾,终究又固执将骨灰运回故乡。为什么一个曾被蒋介石亲身邀请去台湾的文明大师,会在终究时间说出这样的话?
蒋介石其时看中钱穆的学术位置,期望他能成为“文明中坚”,为政权供给文明上的合法性。刚到台湾时,钱穆的待遇可谓不低:颁发“中央研究院院士”,还批款专门为他建了一座“素书楼”。
惋惜,这一切在蒋经国逝世后扶摇直上,尤其是李登辉和上台后,大搞“去中国化”。作为推重中华文明的我们,钱穆天然成了“眼中钉”。
乃至揭露质疑他“占用国家财产”,逼得钱穆搬离素书楼。他终身清贫,却在晚年被人泼脏水,这对一位学者无疑是极大的凌辱。
钱穆这终身,尽管曲折多地,但他的根一直在大陆。他的学术思想、精力寻求,都是以中华文明为中心的。
他在西南联大写下的《国史大纲》,在战乱中为民族文明注入了决心;他在香港兴办的新亚书院,收留了很多逃亡教授,为国学连续奉献良多。相比之下,台湾的文明气氛让他感到方枘圆凿。
李登辉和推进的“本土化”方针,让钱穆感觉自己几十年的学术效果被否定了。他那句“归葬大陆”,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他文明认同的终究归宿。
钱穆去台湾时,或许真的信任蒋介石的“复兴中华”标语。他以为台湾能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之地。
实际却是台湾政坛的内斗、糜烂和“去中国化”让他完全绝望。更让他痛心的是,台湾一些人乃至开端抹黑他,说他与妻子胡美琦的婚姻是“丑闻”。
对钱穆这不仅是对他品格的凌辱,更是对他家国抱负的一种变节。他曾期望台湾可成为中华文明的连续地,却没想到,这儿居然成了他心灵的炼狱。
总的钱穆的遗言并非简略的心情发泄,而是他对台湾政治环境、文明氛围和实际落差的深入绝望。他终身都在为中华文明奔波,终究却只能用骨灰的归乡,表达他对故乡的敬意和对实际的无法。